2014年统计公报 | |||||||||||||||||||||||||||||||||||||||||||||||||||||||||||||||||||||||||||||||||||||||||||||||||||||||||||||||||||||||||||||||||||||||||||||||||||||||||||||||||||||||||||||||||||||||||||||||||||||||||||||
2014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1] 济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施策,积极作为,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577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9.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15.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3256.3亿元,增长9.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4:39.3:55.3 调整为5.2:38.4:5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2052元,增长7.9%[3],按年平均汇率[4]折算为13357美元。 2010-2014 高耗能行业比重继续降低。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2%,下降1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42.9亿元,增长8.5%。资质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542.2亿元,增长11.9%。其中在省外完成的建筑业产值503.5亿元,增长9.8%。签订合同额3290.9亿元,增长2.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774.7亿元,增长2.2%。
四、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其中,餐饮收入474.1亿元,增长9.8%;商品零售2490.3亿元,增长13.1%。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0亿元,增长12.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1.8%。 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7]
2014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78个,实现合同外资额18.8
年底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418.9公里,增长18.1%。年末拥有民用机动车156.5万辆,增长10.3%。其中民用汽车138.3 万辆,增长13.9%。年末公交线路267条,比上年增加20条,线路总长度4908.3公里,比上年增加597.7公里;公交营运车辆5099辆,比上年增加279辆,全年旅客运输量8.2亿人次,下降3.5%。执行航线103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870.9万人次,增长7%;货邮吞吐量
2014
亿元,增长9.7%;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69.8亿元,下降0.8%;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1255万件,增长4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6.9 万户,下降1.7%;移动电话用户1177.9万户,下降5.3%,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384.4万户,增长24.7%,4G移动电话用户数74.3万户;宽带网用户202.7万户,增长15.3%。
;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50.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541.9亿元,增长16.1%;房地产业增加值369.2亿元,增长10.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68.1亿元,比年初增加276.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002.5亿元,比年初增加791.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08.3亿元,增长8.9%。 资本市场较快发展。济南地区证券营业部实现有价证券交易成交总量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1%。2014年,济南地区期货营业部代理交易额3.4万亿元,增长1.2%。截至2014年末,全市区域内上市公司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184.2亿元,增长68.6%。 。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51.9亿元,增长17.1%;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10.9亿元,增长14.2%。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53.0亿元,增长12.0%。 房地产业基本稳定。商品房销售面积 864.9万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723.5万平方米,增长2.9%。商品房销售额637.5亿元,增长8.5%。其中住宅销售额 518.0 亿元,增长4.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117.3万平方米, 增长 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0.7 万平方米,下降1.2%。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8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556.8万人次,增长9.0%;接待入境游客31.5万人次,增长2.4%。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57.9亿元,增长14.7 %。其中,国内游客消费额 588.2亿元,增长13.2%;入境游客消费额17058万美元,增长12.8%;居民旅行前后消费额59.2亿元,增长32.5%。共有A级旅游景区36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景区12家。省级旅游强乡镇1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8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家。 会展业健康发展。全年举办会展161场,比上年增加6场;直接营业收入 4.5亿元,增长15.4%;参观人数940万人次,增长8.7%;展会交易额1410亿元,增长9.8%。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4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2.47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8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4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0.80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0.5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年末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4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3.4亿美元,增长28.8%。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总数达到219家,获得上级科技立项156项。新增孵化企业24家,毕业企业42家,在孵企业总数达到343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达到80个。市属院团举办公益惠民演出355场,观众达30万人次。年末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站)及群众艺术馆155个,档案馆15个,公共图书馆12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2处,其中国家级21处。城市电影院30家,全年放映30.6万场,观众741.7万人次,票房收入2.3亿元,增长33%。年末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为100%。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年末拥有卫生机构5784个,比上年增长7.7%。其中,医院、卫生院265个,增长3.9%。卫生机构床位4.8万张,增长6.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3万人,增长10.1%;执业(助理)医师2.5万人,增长8.8%。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病床6.8张,增长5.1%;每千人拥有医生3.5人,增长6.1%。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年组织各种全民健身比赛、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00余万人次。竞技体育实力提升。运动员获省级及以上金牌287.5枚,银牌130.5枚,其中第十二届全运会成绩实现了新突破,获28枚金牌、13枚银牌、6枚铜牌。
个,增加64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6.3亿元,增长18.4%;第二产业投资1098.5亿元,增长21.0 %;第三产业投资1848.6 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8:35.9:60.3。分项目规模看,五十亿元以上项目14个,增加2个,全年完成投资111.4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6%;十亿元以上至五十亿元项目167个,增加13个,全年完成投资753.9亿元,占全市投资的24.6%;亿元以上至十亿元投资项目749个,增加49个,全年完成投资1110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6.2%。全市民间投资2021.0亿元,增长23.1%。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391.7亿元,增长40.3%。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2.7亿元,增长96.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1亿元,下降18.7%;铁路运输业投资7.4亿元,增长53.9%;道路运输业投资105.4亿元,增长62.4%。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37.7亿元,增长17.5%。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17.4亿元,增长27.2%。其中住宅投资613.7亿元,增长19.5%。房屋施工面积5257.6万平方米,增长9.4%,其中住宅施工3499.6万平方米,增长7.8%。房屋新开工面积1294.9万平方米,下降6.6%。
十、城市建设[12]、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有新的进展。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485.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4.8平方公里。年末绿地覆盖率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平方米。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量4.67万吨,下降11.2%;天然气供气量6.5亿立方米,增长18.6%。集中供热面积11785.6万平方米,增长15.9%。自来水供水量3.1亿吨,增长2.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14年,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72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90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改善9.9%、22.6%、10.2%、16.7%。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小清河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22.2毫克/升、3.75毫克/升,分别比上年改善5.5%、9.9%。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2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7分贝,与上年基本持平。
[12]城市建设指标为市内六区和三县一市口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