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0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8% | |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地持续向好,居民外出消费不断增加,全市消费品市场逐月回暖。1-10月份,全市实现限上零售额1156.5亿元,同比下降4.7%,比1-9月份和1-6月份降幅分别收窄2.1和7.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实现限上零售额136.1亿元,同比增长13.8%,年内月度增速首次突破两位数。 刚需类生活必需品增长较快。在“双节”带动下,居民对肉禽蛋类、水产品类等商品需求提升,全市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1-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0.4亿元,同比增长6.0%,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同比增长29.2%,比9月份增幅提高24.3个百分点。 网络消费热度不减。疫情催动商贸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模式,线上消费热度持续走高。同时,居民线上消费方式加速深化,线上消费规模持续扩大。1-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6.5%,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幅1.2个百分点。其中,10月同比增长17.4%,比9月份增幅提高14.5个百分点。 健康类消费保持较高增长。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消费理念,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类消费。1-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体育用品娱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9%,比1-9月份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1%,比1-9月份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两类商品合计实现零售额50.8亿元,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 汽车类商品销售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内疫情的持续好转,前期受抑制的汽车消费得到有效释放,同时随着传统消费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汽车类商品销售进一步提高。1-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68.5亿元,同比增长5.0%,比1-9月份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同比增长25.7个百分点,月度增幅连续四个月保持在20%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稳步恢复。 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降幅收窄较小。今年以来,成品油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限制了成品油销售额的增长。1-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0.1%,比1-9月份降幅收窄仅有0.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当月销售较好拉动作用明显。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总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实现零售额39.2亿元,占当月全市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8.8%,同比增长23.5%,而9月份为下降8.5%。其中,银座商城、新华书店、国美电器、苏宁易购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6.0%、35.5%、28.7%、25.7%。重点企业的较高增长,极大拉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住宿和餐饮业持续回暖。随着疫情的持续好转,人们外出消费逐渐增多,住宿餐饮业的客流量逐步恢复。同时,第103届全国糖酒会在济举办,带动住宿企业营业额当月大幅提高。1-10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住宿业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23.7%,比1-9月份降幅收窄5.2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同比增长19.9%,比9月增幅提高13.7个百分点;餐饮业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23.6%,比1-9月份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回暖速度慢于住宿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