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11月份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复苏 | |
1-11月份,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消费品市场整体保持稳步复苏的态势。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602.0亿元,同比增长17.0%,两年平均增长6.3%。 一、线上消费保持较高增速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居民的重要购物方式。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229.6亿元,同比增长63.6%,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6.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4%,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0%提高到14.3%。同时在“双十一”购物节的带动下,11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29.4亿元,同比增长58.1%,较10月份增速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二、粮油食品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当月增长较快 11月,居民响应商务部号召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带动了粮油食品类商品的增长。11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5亿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9.3%。同时,在粮油食品类当月实现较快增长的带动下,百货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月度降幅有所收窄,11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百货超市类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5.6%,较10月降幅收窄了13.9个百分点。 三、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活跃 随着居民对品质化消费的追求,居民消费升级的态势更加明显。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3%和68.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3.4%和17.4%;智能家用电器、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4%、36.2%和114.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9.5%、26.5%和81.3%。 四、月度新增入库单位拉动作用明显 月度新增入库单位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生力军,对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拉动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月度新增入库261家,1-11月份合计实现零售额91.7亿元,同比增长15.4倍,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11月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同比增长4.7倍,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当月增速5.5个百分点。 | |